冲绳美丽岛财团综合研究中心与长崎大学及东京大学大气海洋研究所共同调查了野放鲸鲨后,通过装设可以获取其行为记录的追踪器和体温计,追踪此鲸鲨个体在野外的行为和周围的水温及当下的体温变化。这项研究结果已发表在论文中。
【作者】Itsumi Nakamura,Rui Matsumoto,Katsufumi Sato(Bold letters: Staff members of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标题】Body temperature stability observed in the whale sharks, the world’s largest fish.
【期刊名】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冲绳美丽岛财团综合研究中心与美国的田野自然史博物馆研究团队研究发现,过去被认为是“宽带副眶棘鲈”(Parascolopsis eriomma,金线鱼科Nemipteridae)的鱼类实际上是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Parascolopsis akatamae。另外,新种 P.akatamae沿用之前的日文俗名アカタマガシラ,而外表相似的“宽带副眶棘鲈”,其日文俗名改为“エンビアカタマガシラ”,其中エンビ是“燕尾”的意思,取自尾鳍的形状特征。
过去并未区分这两个物种,但经研究后,除了在“头部的色彩”和“尾鳍的形状”上略有差异,DNA 分析也证实了它们为不同的物种。此外,这两种鱼在照射蓝色光源时,眼睛和鱼鳍都会发光,但新种 P. akatamae 的咽部和鳃膜会发出强烈荧光。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荧光模式用于辨别相似鱼种特征的有效性。
【作者】Kei Miyamoto1、Caleb D. McMahan2、Atsushi Kaneko1
(1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2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标题】Parascolopsis akatamae, a new species of dwarf monocle bream (Perciformes: Nemipteridae) from the Indo-West Pacific, with redescription of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P. eriomma
【期刊名】Zootaxa
座头鲸可以通过尾鳍的特征来辨别个体。冲绳美丽岛财团综合研究中心基于这一特征,发现座头鲸会在俄罗斯、冲绳和菲律宾之间的海域洄游。
冲绳美丽岛财团综合研究中心与千叶县立中央博物馆、兵库县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存在于海水中的“环境DNA”并采用“多种同时检测法(Meta-Barcoding)”技术,已检测到生活在此海域的鱼类。在冲绳县本部町备濑的礁池11个取水点的11升海水样本中,检测到了共291种鱼类。
此次野放的绿蠵龟是在2020年1月30日,在冲绳县糸满市的海滩上被工作人员发现。发现时海龟十分虚弱,随后被送到本馆进行保护和收容(收容时:背甲长36.4 cm,体重4.7 kg)。
Echinoptilum 属(棘羽海鰓属)属于刺丝胞动物门、珊瑚纲、八放珊瑚亚纲的海笔类。本种的生态和行为仍有许多未解之谜,为了记录和分析其行为,本馆尝试拍摄其生态影片,结果成功多次记录到这种生物像哺乳动物鼹鼠一样潜入沙子中移动的样子。珊瑚纲动物至今已知有通过蠕动在沙上移动、垂直方向潜入沙中以及清除附着在身体上的沉积物的行为,但在沙中的潜行移动是世界首次发现。此外,形态观察结果显示,本种的群体形态如蠕虫状、不具有骨轴,且可以将其水螅体完全缩起来,以及三翼状骨片的形状和排列,这些特征可能有助于其潜行移动的行为。
【作者】 Yuka Kushida, Takuo Higashiji,James Davis Reimer (Bold letters: the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标题】 First observation of mole-like burrowing behavior observed in a sea pen
【期刊名】 Marine Biodiversity
哺乳类胎儿在出生前的几个月里会在母亲的子宫中度过,这种繁殖方式称为胎生。如果胎生动物的胎儿在子宫内排泄,会污染羊水,对胎儿的生长造成重大不良影响。为了避免这种危险,哺乳类的胎儿在出生前会有将粪便储存在体内的机制。
鲸鲨广泛分布于全球的温带至热带海域,在非常广大的海域进行洄游。然而,关于洄游到日本海域的鲸鲨,与哪些海域的个体有遗传交流,仍未得到解答。
伪虎鲸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全球温暖海域的小型齿鲸。冲绳美丽海水族馆目前饲养着9只伪虎鲸。
冲绳美丽岛财团综合研究中心成功进行了神秘且美丽的深海鱼“皇带鱼”的人工授精及孵化的全球创举,并将这些详细内容整理成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上。
印太瓶鼻海豚在日本國內僅於沖繩美麗海水族館有飼養,是非常稀有的海豚。此研究是沖繩美麗島財團針對飼養下推定年齡47至50歲的印太瓶鼻海豚雄性個體,利用血液中性激素濃度和精液性狀分析其繁殖能力。
冲绳美丽岛财团与长崎大学及东京大学大气海洋研究所合作,在野放的鲸鲨上装设行为记录器和体温计,以调查其在野外的行为及周围水温对体温的影响。研究发现,即使垂直移动了数百米,在周围水温变化的情况下,鲸鲨的体温并未剧烈变化,证实了其由于身体庞大而较能维持稳定的体温。
2019年11月15日(星期五),在冲绳县立博物馆・美术馆(那霸市)举行了“冲绳座头鲸会议2019──从其他海域学习,扎根本地的海豚・鲸鱼观察活动”
发现了座头鲸新繁殖海域的研究论文已发表!
2018年5月,从冲绳县伊江岛海域采集的寄居蟹标本通过岛根大学河口研究中心与冲绳美丽海水族馆的合作研究,确认本种是Propagurus haigae,也是日本未曾有过发现记录的新记录种。深海生物难以活体捕捉,此次发现首次确认了该物种的活体体色。本种的形态类似近缘的寄居蟹属Pagurus,但其体色较浅,因此将其日文俗名取名为「ウスイロニセホンヤドカリ」,意思是体色较浅,但与寄居蟹相似的物种。
【作者】Masayuki Osawa, Takuo Higashiji(Bold letters: Staff of Okinawa Churaumi Aquarium)
【标题】First record of Propagurus haigae (McLaughlin, 1997) (Decapoda, Anomura, Paguridae) from Japan.
【期刊名】Crustaceana
冲绳美丽海水族馆展示的深海性真刺虾被命名为Eumunida balteipes「纹足真刺虾」,并记载为新种。该物种是在冲绳县久米岛的冲绳县海洋深层水研究所的取水口(设置水深612m)中,随海洋深层水被汲取的个体。经由岛根大学河口研究中心和冲绳美丽海水族馆的合作研究,证实此物种为新种。美丽海水族馆持续饲育该物种长达7年,通过饲育展示,解明了其食性及同种之间领域性的行为表现。
【作者】Masayuki Osawa, Takuo Higashiji(Bold letters: Staff of Okinawa Churaumi Aquarium)
【标题】Two large squat lobsters of the superfamily Chirostyloidea (Crustacea: Decapoda: Anomura) from the Ryukyu Islands, southwestern Japan,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Eumunida Smith, 1883
【期刊名】Zootaxa
沖绳美丽海水族馆饲养的深海性海葵被命名为Synactinernus churaumi「美丽海合盘海葵」,并记载为新种。此物种属于合盘海葵属(Synactinernus),自101年前成立该属以来,长期以来仅知有一个物种,但此次发现使得该属在约一世纪后首次发现第二个物种。此外,本种的标本是使用本馆的小型无人潜水艇(ROV)于冲绳县恩纳村海域水深320m处采集。ROV调查中,我们成功拍摄到本种在海底岩礁上群聚栖息的珍贵画面。
【作者】Takato Izumi, Takuo Higashiji, Takuma Fujii, Kensuke Yanagi, Toshihiko Fujita(Bold letters:Staff members of Okinawa Churaumi Aquarium)
【标题】Redescription of Synactinernus flavus for the First Time After a Century and Description of Synactinernus churaumi sp. Nov.
【期刊名】Zoological Science
冲绳美丽海水族馆通过ROV(小型无人潜水艇)进行的深海生物调查中,在冲绳县国头郡恩纳村海域捕捉到了新记录种的海胆Eremopyga denudata(de Meijere, 1903),并由东京大学、国立科学博物馆及冲绳美丽海水族馆团队报告为琉球列岛的首次发现记录。此次报告首次确认了该物种的栖息环境和食性,并揭示了它与管竺鲷属(Siphamia)鱼类的共生关系。由于该物种栖息在光线几乎无法到达的深海底部,因此提议将其日文俗名命名为“ヤミガンガゼ”,ヤミ在日文中是闇黑的意思。
【作者】Hayate Tanaka, Takuo Higashiji, Toshihiko Fujita.(Bold letters: Staff of Okinawa Churaumi Aquarium)
【标题】Record of Eremopyga denudata (de Meijere, 1903) (Echinoida, Diadematoida, Diadematidae) from the Ryukyu Archipelago, Japan.
【期刊名】Fauna Ryukyuana
冲绳美丽岛财团综合研究中心等研究团队发表了关于陆生最大甲壳类椰子蟹可以发出的多种声音及其发声机制的相关论文。
冲绳美丽岛财团和冲绳科学技术大学(OIST)的研究团队发现,在冲绳县恩纳村瀬良垣海域水深214米处,通过无人探测器(ROV)采集的贝壳中发现的Larsonella属物种,经调查后证实为日本首次记录的拉森叶虾虎(Larsonella pumilus)。
座头鲸是一种大型的须鲸类,夏季会在俄罗斯和阿拉斯加等高纬度海域觅食,冬季则在冲绳、菲律宾等低纬度海域进行繁殖和育幼。
心脏是负责将血液送往全身的泵浦器官,其结构与动物的运动能力有密切关联。此次与慈惠医科大学共同进行的研究中,调查了鯨鯊心脏的内部构造,发现了多个鯨鯊心脏的特有结构。
2017年從與那國島近海採集的石斑魚類標本,經鹿兒島大學和沖繩美麗島財團的團隊調查,確認為此前未曾在沖繩縣發現的沈氏棘花鱸(Plectranthias sheni)。
冲绳美丽海水族馆对所饲养的鲸鲨进行了稳定同位素分析,旨在研究其饲料在体内的消化与吸收情况。此次研究分析了鲸鲨的皮肤、血液、粪便以及饲料中所含的氮和碳的稳定同位素。
冲绳美丽海水族馆长期饲养了雄性鲸鲨“鲸太”,在饲养过程中获得了该物种达到性成熟时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变化的相关知识,这也是全球首次的重要发现。
经营管理冲绳美丽海水族馆的冲绳美丽岛财团调查了关于座头鲸的票着、混获的过去事例,并发表了论文。详情请看这里。
冲绳美丽海水族馆与当地的调查志愿者合作,在位于冲绳本岛的沙滩上对海龟的产卵次数进行了调查。
于2019年3月5日,在冲绳美丽海水族馆由人工授精诞生的1000条琉球香鱼,放生于名护市源河川。
这些鱼儿会扩散到中、上流域成长,不过尽可能给它们扩大栖息范围才能良好地成长。
另外,让琉球香鱼能够自由来往,也助于扩大其它鱼种的栖息范围。
离源河川的下流域大概有5km处,有个重要的防灾设施“防沙堤”,此处产生的落差交大。
一般来说这样的落差会导致阻断鱼儿的洄游路线,不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人们建造了“鱼道”,使鱼儿能够自由来往。
但若是鱼道被泥沙堵住,就会无法正常发挥其功能。
为此,于3月下旬我们职员自愿参加此活动,清除了造成鱼道堵赛的一些树枝和泥沙。
清理之前河水因堵赛一直漫出来,但清理之后河水在鱼道流淌,其鱼道的功能也恢复正常。
综合研究中心通过这种活动致力于生物保育工作。
由澳大利亚影视制作公司 SHOW RUNNER 制作的 NETFLIX 原创节目《亚洲危险生物72种》(英语标题:72 Dangerous Animals Asia) 已正式在全球上线。本节目《獠牙与爪》中,特别介绍了冲绳美丽岛财团对椰子蟹的研究。欢迎收看!
2018年10月,在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OIST)举办的“TED×OIST”活动中,冲绳美丽岛财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场关于座头鲸研究的主题演讲。该演讲现已在 YouTube 上线,内容涵盖冲绳座头鲸的生态与多年调查的成果,欢迎收看!
(TED 是全球性的信息共享平台,邀请各领域的杰出人士介绍专业知识。演讲内容为英文。)
我们冲绳美丽海水族馆首次在世界成功繁殖了玳瑁第三代。
此次所产卵的母玳瑁在1994年出生于此海龟馆,2012(第18年)年通过卵胞的发育状态确认到它已性成熟(背甲长为78cm,体重为55.5kg)。之后,2018年5月上旬确认到已交配,从6月到8月期间5次产卵,8月以后发现53只小玳瑁孵化出世。
饲养中的玳瑁很少有成功繁殖的事例,像这次成功繁殖第三代为解开海龟类生态繁殖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事例。之前可以预计玳瑁快则15-22年才能产卵,这次的繁殖成功事例已证实了此预计(母玳瑁产卵时为24岁)。这是只有通过这种饲养过程才能得到的数据,我们冲绳美丽海水族馆今后也会通过玳瑁之饲养与繁殖,致力于解开这种海龟类珍稀动物的生态及保存物种的工作。
大家可以在海龟馆看到此次所出生的小玳瑁。
※按动物的健康状态也可能会停止展示。
<关于玳瑁>
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的珊瑚礁区,被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日本环境省以及冲绳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海洋博公园加盟于社团法人日本动物园水族馆协会,因首次在日本成功繁殖玳瑁而获得了此协会所颁发的繁殖奖。
怀孕中的鼬鲨(上)与刚出生的幼鲨(下)
鼬鲨是体长可超过4米的大型鲨鱼,是冲绳周边海域中以鱼类为食的鲨鱼中体型最大的物种之一。
2017年3月,冲绳美丽海水族馆内饲育的鼬鲨产下30只幼鲨。过去在美国曾有从死亡的雌性鼬鲨体内取出胎儿进行饲育的案例,但观察到自然分娩是全球首例。
通过我们的观察,首次揭露了鼬鲨的分娩时间超过3小时,以及所有幼鲨在分娩时均以尾鳍先出生等与繁殖生态相关的细节。
此外,刚出生的幼鲨表现出在一定时间内交替进行游泳与休息的特殊行为,这可能与人类婴儿在学习爬行的阶段类似,显示鲨鱼在掌握充分的游泳能力前,可能需要经历一段适应期。
今年6月8日的“世界海洋日”,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与Google LLC共同制作的介绍座头鲸的网页“保护座头鲸的世界”已在Google Earth的内容平台Google Voyager上发布,并介绍了综合研究中心的座头鲸调查与研究活动。
此活动的目的是向一般民众广泛宣传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在页面中,详细介绍了全球范围内洄游的座头鲸的生态,以及其周遭的海洋生态系统,并以照片等资料介绍了从事座头鲸调查研究的相关机构。
其中特别介绍综合研究中心对于来访冲绳周边海域的座头鲸的相关调查。未来,综合研究中心将继续开展座头鲸的调查与研究,并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持续推动座头鲸的保护工作。
2018年12月7日(星期五),于冲绳县立博物馆・美术馆(那霸市)举办了“冲绳座头鲸会议2018 —— 赏鲸专家解析全球赏鲸产业现状”。本次会议的目的是通过本财团所进行的鲸豚类调查,向国内外的赏鲸业者及相关人士分享获取的信息,为丰富赏鲸导览行程的信息提供支持。本次会议为第6届,我们邀请到了赏鲸产业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艾瑞克·霍伊特(Eric Hoyt)先生(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海洋哺乳动物保护区特别委员会共同委员长、鲸豚保护协会首席研究员等)担任讲师,针对全球赏鲸产业的现况及迈向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进行了演讲。 会议中有来自冲绳本岛各地、座间味岛、渡嘉敷岛、奄美大岛等各地的参加者,可以看出赏鲸产业正持续蓬勃发展。在互动交流环节中,参加者提出了许多关于演讲内容的问题,并表示“这次的演讲让我对冲绳的赏鲸产业未来发展以及自身的经营方针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我重新认识到在未来持续经营事业时,环境保育意识的重要性”。未来,我们将持续推动意见交流与信息收集,为地方观光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鲨鱼类中,有许多种类如哺乳类在母体内孕育胎儿,即所谓的“胎生” 类别。然而,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机制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特别是关于胎儿在子宫内的生态,至今相关研究极为有限。
冲绳美丽岛财团的研究团队利用新开发的“水下超声波”技术,观察了怀孕光鳞鲨(锈须鲛)子宫内的情况。
研究发现,光鳞鲨的胎儿在子宫内会活跃地游动。此外,与人类不同,鲨鱼拥有左右两侧的子宫,研究人员还观察到胎儿会在左右子宫之间来回移动。这是首次透过超音波确认到胎儿能够在子宫内自主活动,这不仅是鲨鱼类,在所有脊椎动物中也是首次发现。
光鳞鲨以其独特的胎儿养育方式闻名。母鲨会将无精卵送入子宫内,胎儿食用这些无精卵,逐渐成长。研究团队推测,胎儿具备如此高的运动能力,可能是为了更有效寻找无精卵,因此演化出这种特殊的行为模式。
玳瑁是一种面临灭绝危机的海龟,主要栖息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珊瑚礁海域,并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红色名录。虽然研究显示,冲绳的玳瑁与包括印尼在内的东亚地区玳瑁族群之间存在遗传交流,但过去从未有实际个体于两地移动的确切记录。本研究团队在冲绳周边救护了一只虚弱的玳瑁,并在其恢复健康后,于2016年7月13日从海洋博公园的沙滩进行个体标记并放归(标准背甲直线长749mm,体重47.9kg ,雄性)。结果显示,野放后的第142天,即2016年12月2日,该个体在印尼巴布亚省的亚彭岛被重新发现。其直线移动距离约3,200公里,这是东亚地区首次记录玳瑁的远距离迁徙。目前对玳瑁的迁徙与洄游行为仍缺乏详细研究,未来我们将通过持续饲养与标记放归,进一步揭示其生态奥秘。
研究团队于琉球列岛采集到属于钵水母纲的一种——马来沙水母(Sanderia malayensis)。该物种的伞径可达15 cm,触手及伞部均含有强毒性的刺细胞。其日文名称「天草水母」源自于该水母在日本的主要分布地为天草。马来沙水母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亚热带及热带海域,日本沿岸各地亦有记录。然而,此前琉球列岛未有正式记录,本研究为琉球列岛首次记录该物种。
2016年,在冲绳县伊江岛近海采集到的鼠尾鳕科鱼类被确认为沈氏腔吻鳕(Coelorinchus sheni),这是本种在日本的首次纪录,该研究由京都大学与冲绳美丽岛财团的研究团队共同发表。本种自2004年被描述为新物种以来,迄今仅在台湾记录到十余个体。此次报告的个体由伊江岛当地渔民提供,体长接近70cm,属于较大型的个体。幼鱼阶段,其背部具有类似虎纹的条纹,因此日文俗名为“Torahige”(虎须)
论文连结
https://www.jstage.jst.go.jp/article/specdiv/23/1/23_230108/_pdf/-char/en
本馆发表了一项研究,确认由居住在京都市的亲子在名护市河川中采集的蛇鳗科鱼类为明多粗犁鳗(Lamnostoma mindorum),为日本首次纪录。该物种极为罕见,此次记录为全球第6个发现地点,并刷新了其已知分布的最北界限。本研究内容已刊登于学术期刊《Fauna Ryukyuana》。
过去的研究表明,濒临绝种的椰子蟹可以通过甲壳的图案来识别个体,并利用这项技术揭示了多个生态层面的信息。目前,在海洋博公园的监测调查仍在进行中,过去的个体比对主要是依赖经验丰富的研究者以目视方式进行。为了提高比对效率,我们引入了具备图像识别能力的 AI 技术。
我们计划在明年进行各种方法的测试,并确保系统的精度达到可靠标准。未来,这一系统有望广泛应用于椰子蟹的监测工作。
黑海龟(Chelonia agassizii)主要栖息于加拉帕戈斯群岛等东太平洋地区,在日本,则主要分布于冲绳岛及琉球群岛周边海域。海洋博公园的海龟馆自1999年开始饲养黑海龟的雌雄个体,并于2017年6月时成功在人工饲养环境下促成黑海龟繁殖,这是世界首例。通过此次成功的繁殖案例,我们进一步确认了雌性黑海龟的性成熟体型和卵巢形成所需的天数等生物学特征。由于目前对本物种的繁殖生态了解仍然有限,期待未来通过持续的饲养与研究,能够加深对其生态的认识。
在鲨鱼与魟鱼类的饲养繁殖中,选择适合繁殖的个体至关重要。然而,由于雌性个体的外部形态难以判断其生殖状态,因此需要找到有效的判断指标。本研究针对饲养中的性成熟雌性豹纹鲨(Stegostoma tigrinum)进行了超过一年的生殖器官超声波观察及血液中性荷尔蒙浓度测量。结果显示,性荷尔蒙的变化能够反映卵子发育及产卵期等雌性的生殖状态。研究结果表明,性荷尔蒙的变化可以作为推测生殖状态的重要指标。此外,由于豹纹鲨与鲸鲨是近缘种,本次的研究成果也有望为今后鲸鲨的饲养繁殖提供重要信息。
大白鲨(Carcharodon carcharias)拥有上下叶角度较高的「新月形」尾鳍。这种尾鳍形状在高速游泳的鱼类中很常见,如金枪鱼等,可能是为了提高长距离游泳效率的演化结果。大白鲨的幼鲨在从母体诞生时,尾鳍已经是新月形,因此新月形尾鳍应该是在母体内形成的,但具体形成过程尚不明确。
因此,我们观察了20只以上的大白鲨胎儿的尾鳍形成过程。结果显示,早期的胎儿尾鳍呈现上下不对称的「镰刀型」,随着成长逐渐变化为新月形。除了近缘种的太平洋鼠鲨(Lamna ditropis),目前尚未有研究报告显示其他鲨鱼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如此明显的尾鳍形态变化。这一发现有助于解开大白鲨如何适应高速游泳的谜团。
论文连结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r.23776/full
冲绳美丽海水族馆近日发表,于2008年6月成功在饲养环境下诞生的雄性珊瑚礁鬼蝠魟(阿氏前口蝠鲼,Mobula alfredi),已确认达到性成熟(具备繁殖能力)。
论文连结
https://bmczoo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40850-017-0023-0
海洋博公园・海龟馆成功在饲养环境下繁殖出红海龟的第三代。这次产卵的是1995年在海龟馆诞生的雌性红海龟,从5月到6月间所产的卵共孵化出22只小海龟。
发表于学术期刊《Mammal Study》的座头鲸分布研究论文,荣获2017年度日本哺乳类学会(会员约1000名)论文奖。本研究基于冲绳周边海域的座头鲸调查结果,详细报告了该地区的座头鲸分布状况。透过长达21年的长期数据,本研究为观察困难的大型海洋哺乳动物提供了基础生态学的重要知识,并且对重新评估赏鲸等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具有重大贡献,因此获得高度肯定。
座头鲸曾是商业捕鲸的目标种,捕鲸活动使其数量减少,但自1960年代禁止捕猎以来,座头鲸的数量逐渐回升。冲绳周边海域的座头鲸洄游个体数量也呈现上升趋势,冲绳县内的赏鲸产业逐渐兴盛。为了确保赏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业界需要加强对座头鲸生态的理解,并在赏鲸活动中减少对座头鲸的影响。
在海洋博公园的海豚泻湖,5月23日(星期二)早上8:15,诞生了一只伪虎鲸的宝宝。
一些生活在北太平洋的红海龟会在日本太平洋侧以屋久岛为中心进行产卵,而在冲绳本岛,已经观察到超过1000次红海龟的产卵纪录。然而,在日本并未有确认的交配记录,且交配的时间和地点仍不清楚。 2015年3月21日,研究人员成功观察到冲绳本岛本部半岛西侧海域的红海龟交配行为。此次观察记录了非常罕见的交配行为,其中两只雄性同时骑乘在一只雌性身上,并观察到雌性接受雄性求爱的反应。这一观察结果表明,红海龟的交配季节可能从早春开始,并且发生在冲绳周边海域。
海洋博公园・海龟馆于2017年8月至10月间,首次在日本国内成功繁殖稀有物种「黑海龟」!
大多数鱼类是通过卵生繁殖的,但也有一些鲨鱼像哺乳类一样,在子宫内培育胎儿并进行分娩。大白鲨便是其中之一。哺乳动物胎儿通过脐带与母体进行气体交换。然而,大白鲨等胎生鲨鱼并无脐带结构。长久以来,胎儿如何获得氧气一直是个谜。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冲绳美丽海水族馆对大白鲨的子宫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成功解开了其中的谜团。
研究发现,大白鲨的子宫内壁布满微小突起,使其表面积增加约60倍。研究团队通过物理模型计算氧气交换效率,结果表明,大白鲨子宫的氧气交换能力为其他鲨鱼的250至400倍,接近鱼类鳃呼吸的水平。
换言之,大白鲨的子宫可高效供氧,胎儿通过吸收子宫液体中的溶解氧来呼吸。这项发现解开了大白鲨繁殖机制中的谜团之一。
论文连结
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7-11973-9
此为公开论文,您可以阅读全文。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与黄鳝(Monopterus albus)是主要栖息于水田和池塘的纯淡水鱼,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这两种鱼类也分布于琉球群岛,并且由于长期与其他地区隔离,形成了独特的“冲绳原生族群”。然而,随着栖息环境的减少与恶化,这些族群的数量急剧下降,正面临灭绝危机。此外,由于这两种鱼类作为观赏和食用用途引入了外来族群,也可能对原生族群造成基因污染。
在冲绳岛北部的冲绳县立北部农林高中的校园内,这两种鱼类曾多次被目击,但此前尚未进行学术调查。经与该校生物研究社合作,对两种鱼的栖息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泥鳅的密度为4.67只/平方米,黄鳝的密度为1.78只/平方米,显示其栖息密度非常高。此外,经过对部分个体DNA的分析,确认所有个体均属于珍贵的冲绳原生族群,急需保护。未来将与该校合作,制定保护措施并推动相关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