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調查研究活動

沖繩美麗海水族館進行有關動物的調查研究,將其成果作為生物保護、養育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還原活動之力。

動物相關研究調查・技術開發

  • 鯨鯊與魟魚等有利於動物相關的飼養繁殖研究調查及技術開發
  • 長尾濱鯛等有利於海生生物的產卵、飼養等繁殖相關研究調查及技術開發

2024年

珊瑚在不同環境下會微調其產卵時期

沖繩美麗海水族館的珊瑚水槽(左)和產卵高峰調整的模式圖(右)

沖繩美麗海水族館與東京大學共同分析了15年來水族館內的珊瑚產卵期數據,研究珊瑚同步產卵的奧秘。
軸孔珊瑚屬(Acropora)物種是主要的造礁珊瑚之一,已知會在初夏滿月前後同步釋放配子進行「同步產卵」。目前為止,在野外觀察中發現,產卵月份前的水溫越高,整體產卵時間就越早。水族館的研究也顯示出類似的趨勢:當近期水溫較高,降雨量和日照量較多時,產卵的高峰會提前,提早產卵的個體數量會增加。由於在野外進行產卵高峰的微調整和觀察非常困難,這項研究首次藉由水族館的長期飼養探討了軸孔珊瑚屬的一部分產卵規則。

 

水族館職員的論文榮獲2024年度公益社團法人日本動物園水族館協會技術研究表彰。


 

綠蠵龜是列入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皮書的瀕危物種。沖繩美麗海水族人館為了保護瀕危的綠蠵龜,從1994年開始,在飼育展示的同時,對其進行繁殖以及生物生態的研究。
確定海龜性成熟的年齡非常困難,因此在飼養條件下進行繁殖能夠準確有效地確定其性成熟年齡 。本館飼育著1999年出生於本館的雌性綠蠵龜,每年以超音波觀察其生殖腺(卵巢),以及測量甲長和體重。結果顯示,在飼養環境下,雌性綠蠵龜的性成熟年齡為22至23歲,背甲長為82.4至83.5cm,體重為100.4至105.0kg。

【作者】Isao Kawazu, Ken Maeda, Takahiro Kobuchi, Takahide Sasai, Kaho Mizuochi,
      Kei Yamazaki, Konomi Maeda, Masakatsu Kino, Shingo Fukada
【標題】Suppression of aggressive behavior in a captive pygmy killer whale using behavior modification
【期刊名】Journal of Japanese Association of Zoos and Aquariums 65 (2), 31–36, 2023. (in Japa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大白鯊的幼鯊,出生後「脫去舊皮煥然一新」



2023年,在北美加利福尼亞外海,全球首次觀察到剛出生的大白鯊幼鯊。這一發現不僅為了解大白鯊的分娩海域提供了重要資訊,更令人驚奇的是,剛出生的幼鯊身上覆蓋著一層神秘的白色薄膜。我們的研究團隊解明了白色薄膜的身分,並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了相關論文。
我們的研究小組研究了白鯊的近親──太平洋鼠鯊的胚胎,發現這層白色薄膜並非最初推測的「黏附在胚胎皮膚上的羊水成分」,而是胚胎皮膚本身。胚胎在體表盾鱗外有一層白色表皮,這層表皮可能在出生後立即脫落。
大白鯊的繁殖生態充滿了謎團,過去從未研究調查過相關現象,這是非常重要的新發現。

【論文標題】Whitish film covering a newborn white shark was not intrauterine material but embryonic epithelium
【作者】Taketeru Tomita, Kei Miyamoto, Masaru Nakamura, Kiyomi Murakumo, Minoru Toda, Keiichi Sato (全為財團職員) 
【期刊名】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
【論文連結】https://rdcu.be/dJhXB(僅供閲讀)

新屬新種「星形美麗海角海星」的論文已發表



本館研究人員從沖繩島等地採集了中深層海域的海星,並將其發表為新屬及新種。本種海星屬於角海星科,這是一個龐大的分類群,全世界已知有70個屬、160多個物種。本種海星標本是由本館的遙控潛水器(ROV)在沖繩縣恩納村附近水深 247m 左右的水域採集到的個體。 本館的ROV調查成功拍攝了本種海星在岩礁陰影下的樣子,也在角海星類喜愛的食物:某些八放珊瑚物種的附近發現了本種,成功地拍下了珍貴的生態照片並採集了活體。

【作者】Christopher L. Mah, Yoichi Kogure, Toshihiko Fujita , Takuo Higashiji (Bold letters: Staff of Okinawa Churaumi Aquarium)
【標題】New Taxa and Occurrences of Mesophotic and Deep-sea Goniasteridae
(Valvatida,Asteroidea) from Okinawa and adjacent regions.
【期刊名】Zootaxa

2023年

飼育環境下的綠蠵龜性成熟開始年齡和體型的研究論文已發表

綠蠵龜是列入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皮書的瀕危物種。沖繩美麗海水族人館為了保護瀕危的綠蠵龜,從1994年開始,在飼育展示的同時,對其進行繁殖以及生物生態的研究。
確定海龜性成熟的年齡非常困難,因此在飼養條件下進行繁殖能夠準確有效地確定其性成熟年齡 。本館飼育著1999年出生於本館的雌性綠蠵龜,每年以超音波觀察其生殖腺(卵巢),以及測量甲長和體重。結果顯示,在飼養環境下,雌性綠蠵龜的性成熟年齡為22至23歲,背甲長為82.4至83.5cm,體重為100.4至105.0kg。

【作者】 Isao Kawazu, Ken Maeda, Takahiro Kobuchi, Takahide Sasai, Kaho Mizuochi, Kei Yamazaki,
                 Konomi Maeda, Masakatsu Kino, Shingo Fukada
(Bold letters: the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期刊名】 Journal of Japanese Association Zoos and Aquariums

「鯊魚人工子宮」研究的新進展!穩定培育於人工子宮出生的幼鯊

圖片為人工子宮內的模拉里烏鯊(Etmopterus molleri)胎兒(左)和出生後的幼鯊(右)。

本館為了移地保育稀有鯊魚物種,一直致力於開發「鯊魚人工子宮裝置」。
在2021年至2022年期間,本館第二次使用人工子宮裝置,成功地培育了深海鯊魚「模拉里烏鯊」的胎兒,第一次培育時本館未能穩定培育出生後的幼鯊,第二次方才成功,本次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上。
這次成功的關鍵在於,在「出生」的2個月前鯊魚胎兒逐漸適應海水,以及在「出生」後提供容易消化的特別食物。

【作者】Taketeru Tomita, Minoru Toda, Atsushi Kaneko, Kiyomi Murakumo, Kei Miyamoto, Keiichi Sato (Bold letters: the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標題】Successful delivery of viviparous lantern shark from an artificial uterus and the self-production of lantern shark luciferin 
【論文連結】(免費查閱)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291224
【期刊名】PLOS ONE

請點擊這裡以了解詳情(English)

飼育環境下的偽虎鯨的分娩和哺乳的論文已發表

偽虎鯨(Pseudorca crassidens)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的溫暖海域,是水族館中飼育例較少的稀有物種之一。
沖繩美麗海水族館成功地於2017年5月23日誕生了全世界第4隻在飼育環境下出生的偽虎鯨。鯨類從母鯨體內分娩時,通常是從尾鰭先娩出,稱為尾位分娩,但這次是從頭部娩出的「頭位分娩」。這是偽虎鯨頭位分娩的世界首例,分娩時間為9小時,在16小時後才進行首次哺乳,研究顯示即使是頭位分娩,也能正常分娩和哺乳。
這項研究成果有望提升偽虎鯨在飼養環境下的繁殖技術。

【作者】Suguru Higa, Yuuta Mitani, Shunya Ikeshima, Nozomi Kobayashi, Keiichi Ueda and Isao Kawazu (Bold letters: the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標題】Parturition and Nursing Events in a Cephalic Birth of a False Killer Whale (Pseudorca crassidens) in Managed Care
【期刊名】Aquatic Mammals
 

新書出版!奇妙而美麗的深海生物視覺圖鑑《The Churaumi Twilight Zone》

由沖繩美麗海水族館和綜合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共同撰寫的深海生物視覺圖鑑《The Churaumi Twilight Zone:深海生物的未知奇境》已經出版。本財團和水族館迄今已進行了超過800次的深海生物調查,發現了920種深海生物。本書將介紹這些奇妙而美麗的生物,以及只有飼養員才能拍到的珍貴照片。

【作者】Keiichi Sato (ed.), Deep Sea Exhibition Team of Okinawa Churaumi Aquarium 
【出版】Sangyo Henshu Center Co.,Ltd.
 

刊登於學術期刊《海洋哺乳動物科學》(Marine Mammal Science)上由本財團發表的此篇論文,在 2021 年到 2022 年是該學術期刊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之一,因而榮獲表彰!


 跳出水面的座頭鯨(左上)、座頭鯨單日內的唱歌頻率變化論文結果摘要(左下)及獲獎內容(右)

該論文由沖繩美麗島財團的研究團隊於《海洋哺乳動物科學》(Marine Mammal Science)期刊上發表,詳細介紹了在沖繩海域的座頭鯨單日內的唱歌頻率變化。此篇論文在 2021 年1 月 1 日至 2022 年12 月 15 日近兩年間,是該學術期刊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之一,因而榮獲表彰! 
有關該論文的詳細資訊,請參考以下文章。
https://churashima.okinawa/ocrc/marine_organisms/report/1668489623/

【論文連結】 DOI: 10.1111/mms.12790

關於日本國內四海域間遷徙的座頭鯨族群結構的論文已發表


 一隻跳出水面的座頭鯨(左上)、每隻座頭鯨的尾鰭都有其特徵(左下)及研究結果概略圖(右)

座頭鯨夏季在高緯度海域覓食,冬季則在低緯度海域繁殖(包括交配、生產、育兒)。在西北太平洋海域中,俄羅斯周遭海域是覓食區,而沖繩、奄美、小笠原、菲律賓馬里亞納群島附近則是繁殖區,北海道等地則是遷徙途中海域。此外,可以通過尾鰭的紋理和形狀來識別個體。
為了瞭解座頭鯨在日本不同海域之間的交流和相互關係,沖繩美麗島財團、NPO法人Everlasting Nature of Asia (ELNA)(位於東京都小笠原村)、小笠原鯨豚觀察協會(位於東京都小笠原村)、奄美鯨豚協會(位於鹿兒島縣奄美市)、北海道大學北方生物圈科學中心(位於北海道函館市)、大阪大學網路媒體中心(位於大阪府茨木市)的研究團隊使用尾鰭自動對照系統,對從1989年到2020年間在沖繩、小笠原、奄美、北海道四海域(以下簡稱日本國內四海域)拍攝到的3532頭座頭鯨的尾鰭照片進行了比對。
結果顯示,在沖繩至北海道間找到了3隻相同個體,沖繩至小笠原間找到了225隻相同個體,沖繩至奄美間找到了222隻相同個體,小笠原至奄美間找到了36隻相同個體。
根據這些相同個體數量,計算出了海域之間的交流指數和各海域的回歸指數,結果顯示日本的四海域可能是一個共同的族群。此外,不同海域之間的交流頻率也有所不同,發現其中有兩個小族群較頻繁地洄游於太平洋的菲律賓海(從小笠原到馬裡亞納群島)和東中國海(奄美、沖繩、菲律賓)。
這項研究對於日本周邊座頭鯨的保護是非常重要的發現和報告。未來,我們將透過DNA分析方法,進一步瞭解族群內部組成。

 

【作者】 Nozomi Kobayashi, Satomi Kondo, Koki Tsujii, Katsuki Oki, Masami Hida, Haruna Okabe,  Takashi Yoshikawa, Ryuta Ogawa,
               Chonho Lee, Naoto Higashi, Ryosuke Okamoto, Sachie Ozawa, Senzo Uchida, Yoko Mitani (Bold letters: the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標題】 Interchanges and movements of humpback whales in Japanese waters: Okinawa, Ogasawara, Amami, and Hokkaido, using an automated matching system
【期刊名】 PLOS ONE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77761

僅需「檢測水域樣本」就能探知波布水母存在的方法


                   漁港內出現了許多波布水母

沖繩美麗島財團的研究主題之一是「環境DNA」,通過檢測水中漂浮的生物DNA碎片,以探知水中存在的生物種類,目前已經發表了許多研究成果。這次本財團與沖繩縣衛生環境研究所合作,開發使用環境DNA技術來探知沖繩海岸地區是否存在有毒生物「波布水母」的方法,以便能安全地進行休閒和漁業活動。
在此技術下,即使無法以肉眼確認波布水母,也能探知它們是否存在,並且還能進一步研究未知的水母幼體的棲息環境。未來本財團將把這項技術應用於野外調查,更詳細地研究波布水母的生態,並為防止水母危害提供建議。

【作者】 Yasuhito Azama, Shin-ichiro Oka, Morimi Teruya, Sho Toshino, Miyako Tanimoto, Nozomi Hanahara, Yumani Kuba,
               Ayano Miyagi and Yoshimune Fukuchi (Bold letters: the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標題】Real-time PCR assay for detection of Environmental DNA from Chironex yamaguchii
【期刊名】Medical Entomology and Zoology
【論文連結】 https://www.jstage.jst.go.jp/article/mez/74/1/74_2213/_article/-char/ja/

 

嘗試野放不孕雄性魚來減少吳郭魚族群數量的論文已發表


                   外來種吳郭魚(tilapia)

原產於非洲的外來種吳郭魚(tilapia)已經侵入沖繩縣大部分水域,成為對當地生態系統極具威脅的外來物種。
沖繩美麗島財團進行了一項實驗:尼羅魚稚魚在高溫下飼養一段時間下後,可導致成年後的雄性尼羅魚不孕(即無生殖能力),並利用此物種雌雄配對後產卵的特性,將不孕的雄性尼羅魚投放到野外讓其產下無法孵化的魚卵,從而減少吳郭魚的數量。
在海洋博公園內的人工池中,我們對侵入的吳郭魚群進行了長達三年的驅除和投放不孕雄性吳郭魚的實驗。結果顯示,雖然成功使大多數擁有繁殖地盤的雄魚變為不孕,但並未明顯使吳郭魚的數量減少,結論是投放不孕雄魚以減少族群數量沒有明顯效果。儘管這是首次在脊椎動物中嘗試使用不孕雄魚來減少族群數量,但遺憾的是並未達到最初預期的效果。
導致這個結果的原因,推測是由於吳郭魚極高的繁殖能力,更突顯了移除外來物種的困難性。
本館將繼續進行調查研究,以期解決世界自然遺產山原地區等沖繩各地所面臨的各種環境問題。

 

 

【作者】 Shin-ichiro OKA, Ryo NOZU, Kei MIYAMOTO, Taketeru TOMITA, Nozomi HANAHARA, Chihiro YAMAUCHI,
     Takahide SASAI and Masaru NAKAMURA (Bold letters: the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標題】 A trial to control invasive Mozambique tilapia populations using the sterile-male release technique in the artificial ponds on Okinawa
【期刊名】 Biological Magazine Okinawa

以基因分析探討鯨鯊視覺演化的論文已發表

画像

鯨鯊是一種在海面攝食動物性浮游生物的生物。但本館研究裝在鯨鯊身上以記錄鯨鯊行為的裝置(資料記錄器)後,發現牠們能夠潛入光線難以到達的深海。究竟是什麼樣的視覺能力讓鯨鯊在明亮的海面和黑暗的深海之間來去自如呢?

【作者】Yamaguchi, K., Koyanagi, M., Sato, K., Terakita, A. and Kuraku, S. (Bold letters: the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標題】Whale shark rhodopsin adapted to deep-sea lifestyle by a substitution associated with human disease.
【期刊名】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請點擊這裡以了解詳情(English)

新種海葵「龍宮御殿海葵(Telmatactis profundigigantica)」的論文已經發表

画像

本館從琉球群島海域採集了深海海葵,並以學名 Telmatactis profundigigantica發表了新種。該物種屬於Telmatactis屬,全球已知約30個物種,但大多數物種都是在19世紀至20世紀初期被描述的,這是21世紀以後該屬的首個新種描述。
本次發表的標本是使用遙控潛水器(ROV)採集於沖繩縣石垣島周圍的水深206m處附近。在ROV調查中,研究團隊成功拍攝到了本種在岩礁陰影或海綿中生活的情況,以及周圍有紅蝦類聚集的照片。

【作者】Takato Izumi, Takuo Higashiji (Bold letters: the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標題】Gigantic anemone species in the deep ‘churaumi’ ?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Telmatactis (Cnidaria: Anthozoa: Actiniaria: Metridioidea), Telmatactis profundigigantica sp. nov.
【期刊名】Species Diversity

野生鯨鯊生態研究相關論文已發表

画像

加拉巴哥海洋保護區是全世界唯一有性成熟雌性鯨鯊洄游的海域,根據研究,多數雌性鯨鯊有可能是懷孕個體。沖繩美麗島基金會與Galapagos Whale Shark Project(厄瓜多)、Universidad San Francisco de Quito(厄瓜多)、加拉巴哥國家公園管理局(厄瓜多)、喬治亞水族館(美國)、Galapagos Conservation Trust(英國)、Marine Megafauna Foundation(美國)在該海域進行了共同研究,以探究鯨鯊的繁殖生態。

【標題】Underwater ultrasonography and blood sampling provide the first observations of reproductive biology in free-swimming whale sharks
【作者】Rui Matsumoto, Kiyomi Murakumo, Ryo Nozu, David Acuña-Marrero, Jonathan R. Green, Simon J. Pierce, Christoph A. Rohner, Harry Reyes, Sofia M. Green, Alistair D. M. Dove, Maria L. Torres, Alex R. Hearn (Bold letters: the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請點擊這裡以了解詳情(English)

鯊魚的腸道像是一條「擰著的毛巾」!?

※點擊可放大圖片
画像

鯊魚的腸道結構非常特殊。從外面看是筒狀的,但內部有著螺旋狀的腸瓣。然而,對於「為什麼是螺旋狀?」這個問題,至今仍未有明確的答案。
本館研究找到了解答這個問題的線索。通過超音波診斷設備,我們觀察了在水族館飼養的鯨鯊「鯨太」的腸道運動,發現鯊魚在消化過程中會扭轉腸道。扭轉的方向總是向右,這會讓螺旋狀的腸瓣更加緊密。
換句話說,就像擰毛巾以擠出水分一樣,鯊魚會扭轉腸道,並從肛門擠出內部的糞便。

這個研究成果是在水族館飼養生物中的首次發現。
未來本館將藉由研究飼養中的生物,解答更多生物的謎團。

【標題】Narrowing, twisting, and undulating: Complicated movement in shark spiral intestine inferred using ultrasound
【作者】Taketeru Tomita, Kiyomi Murakumo, Rui Matsumoto (Bold letters: the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期刊名】Zoology

關於鯨鯊視覺的論文已發表

画像

演化中的鯨鯊視覺:適應深海生活?
動物利用其生活環境中的光來進行活動,特別是生活在深海或地下等微光環境中的生物,可以使用特殊的生理機制來利用微弱的光源。鯨鯊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類之一,牠會在海面附近覓食,同時也會潛入光線難以到達的深海中。
沖繩美麗島財團研究團隊的佐藤圭一高級研究員,與日本國立遺傳學研究所的工樂樹洋教授(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團隊主管)以及大阪公立大學的小柳光正教授所率領的研究團隊共同研究,致力於解開鯨鯊利用光線的機制。

【標題】Whale shark rhodopsin adapted to deep sea lifestyle by a substitution associated with human disease
【作者】Kazuaki Yamaguchi, Mitsumasa Koyanagi, Keiichi Sato, Akihisa Terakita, Shigehiro Kuraku

2022年

與小丑魚共生,從海葵的觸手獲得的遺傳資訊!

画像

眾所皆知,小丑魚於海葵共生。本研究透過基因分析小丑魚類宿主海葵的親緣演化。研究成果可用於探討海葵與小丑魚類的相互關係,例如海葵的毒性差異等。

【作者】Rio Kashimoto, Miyako Tanimoto, Saori Miura, Noriyuki Satoh, Vincent Laudet, Konstantin Khalturin (Bold letters: the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staff from the Churashima Foundation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Okinaw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標題】Transcriptomes of Giant Sea Anemones from Okinawa as a Tool for Understanding Their Phylogeny and Symbiotic Relationships with Anemonefish
【期刊名】Zoological Science

Link

本財團與賞鯨業者和海外研究組織合作,共同調查賞鯨和與鯨共游觀光是否會對座頭鯨造成影響

近年來,日本國內對座頭鯨的賞鯨產業逐年成長,一些海域甚至開始舉辦與鯨共泳的新活動。然而,根據國外的研究結果顯示,賞鯨觀光產業的擴大有可能會影響目標鯨類,導致出生數和洄游個體數減少,令人擔憂。
因此,沖繩美麗島財團綜合研究中心為了保護座頭鯨並促進永續發展的觀光產業,開始進行針對賞鯨和與鯨共游觀光對座頭鯨的影響評估。這項調查與具有豐富經驗的夏威夷太平洋鯨魚基金會(Pacific Whale Foundation)的Stephanie Stack博士及其研究團隊和當地觀光業者合作進行,未來本財團將繼續與各單位合作進行相關調查,並致力於制定活動規範以實現可永續發展的觀光活動,將對鯨類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請點擊這裡以了解詳情(English)

日本新記錄種:極小型的海龍科魚類「印尼駝海龍」標本!

我們發現了一種令人驚嘆的小魚!沖繩美麗島財團的研究團隊在從沖繩縣本部町海域水深8m處採集的標本中發現了一種非常小的海龍科魚類,這是日本的新記錄種 Kyonemichthys rumengani
其實已有部分潛水愛好者發現這種魚也分布於日本,但這是首次對其進行詳細的觀察。
通過形態觀察和基因分析,我們發現這種魚的近緣種是生活在內海和淡水水域的Urocampus屬物種。由於牠們身體纖細小巧,本財團將其日文俗名命名為「ハリヨウジ」,其中「ハリ」的意思是針。

【作者】Nozomi Hanahara, Miyako Tanimoto,Naoki Shirakawa (Bold letters: the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標題】Kyonemichthys rumengani (Teleostei: Syngnathidae) is sister taxon to the pipefish genus Urocampus: genetic and morphological evidence
【期刊名】Species Diversity DOI: 10.12782/specdiv.27.293

在國內首次確認分布在鹹淡水、淡水水域的躄魚「雙斑躄魚」

躄魚可以利用形狀特殊的胸鰭和腹鰭在水底行走,全球已知有50多種。大多數生活在海域,但這次報導的「雙斑躄魚」是會游入鹹淡水、淡水水域的物種。
該物種過去只在台灣以南的熱帶地區有記錄,但研究者在沖繩島和屋久島也發現了本種,因此將其報告為日本新記錄種。本種頭部頂端的圓錐形突起像是小丑帽,因此日文俗名取名為「ピエロカエルアンコウ」,其中「ピエロ」的意思是小丑。
沖繩美麗海水族館在沖繩島北部河川中採集了本種個體,並成功飼養與展示!

【作者】Kei Miyamoto, Hidetoshi Wada, Tadanosuke Nagasaka, Hauraka Takano,, Hiroyuki Motomura, and Hiroshi Senou (Bold letters: the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標題】First Japanese records of Antennarius biocellatus (Antennariidae) from Okinawa-jima and Yaku-shima island
【期刊名】Ichthy, Natural History of Fishes of Japan

請點擊這裡以了解詳情

抹香鯨雄鯨的歌聲「鯨歌」在單日內的唱歌頻率變化!



抹香鯨的雄鯨在進食季的晚期至繁殖季節期間,會發出被稱為「鯨歌」的獨特聲音。鯨魚唱歌的原因尚不明確,但一般認為與求愛、警告其他雄鯨等繁殖行動相關。
沖繩美麗島財團的研究團隊在沖繩縣本部半島外海設置水下麥克風,在繁殖季節中進行24小時錄音,持續約兩週,發現鯨魚的鯨歌在夜間比日間更活躍。此外,根據海上調查結果,雄鯨主要在獨處時唱歌。根據過去的研究成果,在繁殖海域,鯨魚通常在日出後至中午時日常聚集或形成為了交配的競爭團體,這些團體大多在下午至傍晚時解散或縮小。
根據上述結果,推測夜間跟白天比起來,由於鯨魚經常在白天聚集,因此獨處的雄鯨數量較少,因此較不常唱鯨歌。但也有可能是因為白天和晚上,雄鯨的所在地點不同,因此未來將在更遠的海域設置多個水下麥克風,進一步研究相關行為。

【作者】Nozomi Kobayashi, Haruna Okabe, Naoto Higashi, Hirokazu Miyahara H, Senzo Uchida (Bold letters: the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標題】Diel patterns in singing activity of humpback whales in a winter breeding area in Okinawan (Ryukyuan) waters
【期刊名】Marine Mammal Science  DOI: 10.1111/mms.12790

環境DNA樣本的初步處理簡易方法

「環境DNA」是研究採樣水域中棲息魚種的最新技術,在操作時需要濾過採樣水質中含有的DNA。過去,這個過濾步驟需要昂貴的設備和工具。
本館研究人員使用3D列印製作零件,並組合橡膠水管,開發出了一種僅靠重力就能進行過濾的系統。讓過濾時所需的工具變得更加經濟實惠和小巧,並且在沒有電力的戶外環境中也能輕鬆進行過濾,因而降低了環境DNA調查時的設備門檻。
詳細內容已在發表的論文中詳述,並且已有多位研究人員採用此系統進行研究。

【作者】Shin-ichiro Oka, Masaki Miya, Tetsuya Sado(Bold letters: the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標題】Gravity filtration of environmental DNA: A simple, fast, and power-free method
【期刊名】Methods X

請點擊這裡以了解詳情

演化之鑰是否在於骨片?揭開海筆類演化的一角!



海筆類是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的淺海到深海海域的刺絲胞動物,其體內含有各種形狀的微小結晶,被稱為「骨片(spicule)」。
本研究發現,這些骨片的多樣化與海筆類的棲息深度變遷有關。根據研究結果,海筆類的共同祖先起源於深度超過400m的深海海域,在進入淺海海域的過程中,牠們演化出了板狀或針狀等不同形狀的骨片,是非常特別的演化。

【作者】Kushida Y, Imahara Y, Wee HB, Fernandez-Silva I, Fromont J, Gomez O, Wilson N, Kimura T, Tsuchida S, Fujiwara Y, Higashiji T, Nakano H, Kohtsuka H, Iguchi A, Reimer JD. (Bold letters: the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This research was an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between research teams that included Okinawa Churaumi Aquarium, the University of Rissho, and the University of the Ryukyus.
【標題】Exploring the trends of adaptation and evolution of sclerites with regards to habitat depth in sea pens.
【期刊名】Peer J

關於花墨魚步行的論文已發表

關於花墨魚步行的論文已發表

大多數的烏賊都是游泳移動,但花墨魚是一種喜歡步行的罕見烏賊。
牠使用腹部的觸手作為前肢,並利用從外套膜延伸出的皮瓣作為後肢,可以做出類似四肢步行的動作。
為了研究步行所需的皮瓣如何運作,研究人員仔細觀察了花墨魚步行時的動作和形態。

請點擊這裡以了解詳情

關於赤蠵龜累代繁殖第3代的論文已經發表!



日本是北太平洋赤蠵龜的主要繁殖地,以屋久島為中心,往南的琉球群島和往北的日本本州都曾發現海龜上岸產卵。自1990年以來,日本國內的赤蠵龜上岸產卵數量呈現下降趨勢,甚至被列入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紅皮書名錄,面臨滅絕的危機。沖繩美麗海水族館為保護赤蠵龜,從1994年開始,在飼養展示的同時,對其進行繁殖以及生理生態的研究。
確定海龜類性成熟的年齡非常困難,因此在飼養條件下進行繁殖能夠準確有效地確定其性成熟年齡。本館一直飼養著1995年在水族館出生的赤蠵龜雌性個體,並每年進行生殖腺(卵巢)的超音波檢查和測量其背甲長。結果顯示,在飼養條件下,赤蠵龜的性成熟始於18至22歲,並且這項研究以及成功繁殖第3代的成果,已經發表在美國爬蟲兩棲學會出版的《Herpetological Review》期刊上。

【作者】Shingo Fukada, Isao Kawazu, Ken Maeda, Takahiro Kobuchi, Masae Makabe, Masakatsu Kino, Konomi Maeda, Mariko Omata, Takahide Sasai (Bold letters: the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標題】Breeding Success of a Captive F2 Generation of Loggerhead Sea Turtle in Okinawa Churaumi Aquarium
【期刊名】Herpetological Review

藉由超音波檢查與性激素監測,成功掌握虎紋貓鯊的產卵周期

画像

虎紋貓鯊(Scyliorhinus torazame)是一種卵生魚類,研究人員對其進行持續半年的超音波檢查,此技術無創且不會對個體造成精神負擔,也成功地掌握了其產卵周期。

請點擊這裡以了解詳情(English)

水族館職員的論文榮獲公益社團法人日本動物園水族館協會2022年度技術研究表彰。



這份有關抑制小虎鯨(Feresa attenuata)攻擊行為的論文,使用統計分析行為觀察數據,並使用科學數據驗證抑制其攻擊行為的方法,可提供其他飼養了鯨類的場館參考,是一份具有科學意義的報告,因此榮獲日本動物園水族館協會2022年度技術研究表彰。

【獲獎日期】2022年5月27日
【獲獎者】瀨戶沙也加、比嘉 克、河津 勲(沖繩美麗海水族館)
【標題】原論文「使用行為改造方法,抑制飼養環境下的小虎鯨攻擊行為之一例」
【期刊名】動物園水族館雜誌第63卷3號, 42–50, 2021

請點擊這裡以了解詳情(English)

關於印太瓶鼻海豚的消化速度的論文已發表!

印太瓶鼻海豚(Tursiops aduncus)是一種生活在印度洋至太平洋等溫暖沿海地區的小型齒鯨類,目前日本國內僅飼養於沖繩美麗海水族館。本研究是由近畿大學與沖繩美麗島財團共同進行,探討在飼養環境下,印太瓶鼻海豚的消化速度。在給予印太瓶鼻海豚飼料時,我們加入了天然紅色素,並記錄排出有色糞便的時間。結果顯示,從餵食到觀察到有色糞便排出的平均時間為254±20.4分鐘,顯示印太瓶鼻海豚最快可能在攝食後約4至6小時後排出糞便。
這項研究成果對於瞭解野生印太瓶鼻海豚的進食時間和行為生態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Rikiya Takahashi, Nozomi Kobayashi, Suguru Higa, Mai Sakai (Bold letters: the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標題】The Passage Time of Prey Through the Digestive Tract of Indo-Pacific Bottlenose Dolphin (Tursiops aduncus)
【期刊名】Japanese Journal of Zoo and Wildlife Medicine

請點擊這裡以了解詳情(English)

有關抑制玳瑁攻擊行為的論文已發表!

在飼養環境下,玳瑁之間的攻擊行為有可能導致受傷部位惡化,進而引發嚴重感染,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
本研究測量在3種不同養殖環境下玳瑁的攻擊行為、靜止時間和血清中的皮質醇濃度,以評估環境是否可以抑制玳瑁的攻擊行為。3種環境分別是:(1)單獨飼養、(2)設置岩石、(3)未設置岩石的大水槽中飼養2隻玳瑁。
研究結果顯示,設置了岩石的環境相較於無岩石的環境,攻擊行為顯著減少,而且靜止時間顯著增加。這顯示,將大水槽中設置岩石可以有效地抑制玳瑁對其他個體的攻擊和干擾行為。

【作者】Isao Kawazu, Miwa Suzuki, Konomi Maeda (Bold letters: the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標題】Rock installation reduces aggressive behavior in captive hawksbill turtles
【期刊名】Current Herpetology

請點擊這裡以了解詳情(English)

2021年

2021年,水族館職員在第47屆海獸技術者研討會上榮獲最佳口頭報告獎。

水族館職員於第47屆海獸技術者研討會進行口頭報告,發表偽虎鯨(Pseudorca crassidens)的精液特性和對其血清中睾固酮濃度進行長期監測的結果,獲得了該會議的高度評價。

【獲獎日期】2021年11月25日
【獲獎者】比嘉克、小俣萬里子、中村美里、植田啟一、河津勲

使用AI技術開發自動識別系統,成功地一次分辨數千隻座頭鯨的尾鰭!

沖繩美麗海水族館由沖繩美麗島財團經營管理,本財團與Diagence公司、大阪大學和慶應義塾大學共同合作,開發了自動識別系統,以提高分辨座頭鯨尾鰭作業時的效率。透過AI(人工智慧)技術,成功完成分辨尾鰭的自動作業。
過去分辨尾鰭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藉由這個系統可望顯著提高識別作業時的效率。
本財團將與國內外的研究機構合作,利用這個系統,致力於解析不同季節裡,遷徙於北太平洋廣大海域中的座頭鯨族群之族群結構和遷徙路徑。

【作者】Yoshikawa T, Hida M, Lee C, Okabe H, Kobayashi N, Ozawa S, Saito H, Kan M, Date S, Shimojo S (Bold letters: the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標題】Identification of over one thousand individual wild humpback whales using fluke photos.
【期刊名】Proceedings of the 17th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Imaging and Computer Graphic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4: ISBN 978-989-758-555-5, ISSN 2184-4321, 957-967.

請點擊這裡以了解詳情(English)

在沖繩島附近海域首次發現「松原氏冬鯛」!

2020年2月在沖繩島讀谷村附近海域捕獲了一隻鯛魚,在經過研究小組(包含本財團員工)調查後,確認牠是罕見的鯛魚「松原氏冬鯛(Cheimerius matsubarai)」,此前僅在奄美大島附近海域有過發現記錄。松原氏冬鯛與真鯛(Pagrus major)非常相似,但其背鰭前方延伸成絲狀,與真鯛不同。本次發現的個體約60cm長,由於觀察到其已抱卵,應該是即將產卵的雌性個體。
未來本館將累積更多有關於松原氏冬鯛的資訊,致力於探究其神秘的生態。

【作者】Fukuchi I, Miyamoto K, Tanaka F, Tachihara K (Bold letters: the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標題】Record of a Japanese blue-spotted seabream (Amamiichthys matsubarai) off the coast of Okinawa Main Island and observation of its reproductive organs.
【期刊名】Ichyhy

請點擊這裡以了解詳情(English)

有關小虎鯨攻擊行為抑制的論文已發表!

野生的小虎鯨(Feresa attenuata)對其他海豚具有攻擊性,在飼養環境下的小虎鯨也同樣存在這個問題,經常攻擊同一水槽中飼養的其他個體或訓練員,而且很少觀察到與其他個體互動。
沖繩美麗海水族館為了促進小虎鯨與其他海豚互動,採用了人類心理治療中使用的行為改造法來抑制攻擊行為。
研究方法為在小虎鯨不表現攻擊行為時投放玩具,重複多次後,小虎鯨的攻擊行為明顯減少,與其他個體的社交行為也增加了。

【作者】Sayaka Seto, Suguru Higa, Isao Kawazu (Bold letters: the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標題】Suppression of aggressive behavior in a captive pygmy killer whale using behavior modification
【期刊名】Journal of Japanese Association of Zoos and Aquariums (in Japa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請點擊這裡以了解詳情(English)

在沖繩縣國頭村附近海域捕獲了一隻全長1.7m的巨大海蛇,為日本的新記錄種。相關論文已經發表,並提出了新的日文俗名!

2021年3月30日,在國頭村奧間地區發現了一條無法辨識物種的巨大海蛇。在確認其外部形態以及分析粒線體DNA後,確定這是棘鱗海蛇(Hydrophis stokesii),也是日本首次記錄此物種。

【作者】Takahide Sasai,Takumi Yamamoto, Shinichiro Oka, Mamoru Toda(Bold letters: the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標題】Addition of the Sea Snake, Hydrophis stokesii (Squamata: E lapidae) to the Herpetofauna of Japan
【期刊名】Current Herpetology

請點擊這裡以了解詳情(English)

關於棲息在沖繩島附近海域的海龜食用海洋垃圾情況的論文已發表!

全球各地都有關於海洋垃圾對海洋生物的影響的報告。沖繩美麗海水族館由沖繩美麗島財團管理,本財團從1990年至2019年的30年間,解剖了在沖繩島海岸擱淺死亡的484隻海龜的消化道,並分析其內容物。

【作者】Takahide Sasai, Masakatsu Kino, Kei Miyamoto, Haruna Okabe, Konomi Maeda, Shingo Fukada, Ken Maeda, Nozomi Kobayashi, Takahiro Kobuchi, Masae Makabe, Isao Kawazu (Bold letters: the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標題】Evaluation of Marine Debris Ingestion in Sea Turtles around Okinawa Island, Japan.
【期刊名】Marine Turtle Newsletter

請點擊這裡以了解詳情(English)

棲息於海洋博公園周遭的椰子蟹,關於其成長狀況和數量

椰子蟹棲息於印度、太平洋熱帶到亞熱帶地區體型最大的陸棲甲殼類動物,目前由於過度捕捉和棲息地喪失等原因,在全世界的數量銳減。
本財團自2006年開始調查棲息於海洋博公園中的椰子蟹。在這次研究中,我們分析了從2006年到2019年長達14年間進行的350多次的追蹤調查所獲得的506組再捕獲數據,從而掌握了椰子蟹的成長狀況和數量。

【作者】Shin-ichiro OkaKoji Tokutake、Tadanobu Inoue (Bold letters: the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標題】Growth analysis and population size estimation of coconut crabs based on a large recapture dataset
【期刊名】Crustacean Research (DOI:10.18353/crustacea.50.0_145)

請點擊這裡以了解詳情(English)

關於在飼養環境下熱帶斑海豚懷孕和分娩的論文已發表!

熱帶斑海豚(Stenella attenuata)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熱帶和亞熱帶海域,但並不常飼育於水族館等設施。沖繩美麗海水族館於2017年3月31日成功地在飼養環境下繁殖熱帶斑海豚,為全球首次的創舉。
這次繁殖獲得了此物種的懷孕期為352天,以及懷孕期間黃體酮(progesterone)變化、分娩時間為9.5小時、在4個小時後進行首次哺乳等研究成果。這項研究的成果對熱帶斑海豚的繁殖提供了重要資訊。

【作者】Shunya Ikeshima, Suguru Higa, Yuuta Mitani, Mariko Omata, Nozomi Kobayashi, Keiichi Ueda, Isao Kawazu
【標題】First Observation of Pregnancy and Parturition in a Captive Pantropical Spotted Dolphin (Stenella attenuata)
【期刊名】Mammal Study

介紹鯨鯊的專業書籍《WHALE SHARKS》已經出版

《WHALE SHARKS –Biology,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這本書由美國CRC Press出版,匯集了關於鯨鯊生態和保育的最新研究成果。沖繩美麗島財團管理運營的沖繩美麗海水族館的工作人員也撰寫了部分內容,介紹本館在鯨鯊生態研究方面的成果。特別是,本館在動物健康管理中所累積的水中超音波影像診斷和血液分析等關於生理學和繁殖方面的知識,是了解鯨鯊的生態和進行保育時不可或缺的資訊。此外,本書的章節涵蓋了鯨鯊的成長、代謝、遷徙生態、行為、生理學和功能解剖學等各生物學領域,使得本書不僅適合一般讀者,也適合未來的研究者、保育工作者和資源管理人員等各領域的專業人士。
本館將進行飼育展示、調查研究致力於深入了解此物種的生態,並持續探索沖繩縣近海的生物多樣性。

【代表作者】Alistair D.M. Dove, Simon J. Pierce
○第2章:Whale Shark Reproduction, Growth, and Demography.
S.J. Pierce, S.A. Pardo, C.A. Rohner, R. Matsumoto, K. Murakumo, R. Nozu, A.D.M. Dove. (Bold letters: the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第9章:Lessons from Care of Whale Sharks in Public Aquariums.
A.D.M. Dove, R. Matsumoto, C. Schreiber, K. Murakumo, C. Coco, M. Yanagisawa, T. Clauss, L. Hoopes, K. Sato.
(Bold letters: the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第13章:Outstanding Questions in Whale Shark Research and Conservation.
Written by all authors (Including Foundation Staff)

【標題】WHALE SHARKS
Biology,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出版社】CRC Press

書籍連結

沖繩出現了罕見鯨類「朗氏喙鯨」的第3例擱淺!

2021年8月6日,在沖繩縣北谷町的宮城海岸上發現了一隻死亡的大型鯨類。根據本財團過去的研究結果(Kobayashi et al. 2021a; 2021b),從外觀和骨骼等特徵判斷,確認這是一隻名為「朗氏喙鯨(Indopacetus pacificus)」的罕見鯨類,全球過去僅有約20例在海岸發現的死亡記錄。這隻個體是一隻約5m長的年輕雄鯨,除了鹿兒島和北海道之外,這是日本國內第5例,也是沖繩縣在2011年和2020年發現被沖上海岸的屍體之後,第3例死亡報告。
朗氏喙鯨的詳細分布範圍和生態尚不清楚,國內僅在沖繩縣內有多例漂流報告。本財團未來將與北谷町和國內外的研究機構合作,分析其胃內容物和DNA等,進行更詳細的調查和研究。

請點擊這裡以了解詳情(English)

關於漂流至那霸機場附近淺灘的座頭鯨的研究報告獲得了優秀獎!

2020年11月26日,在那霸機場滑行道北側的淺灘上發現了一隻座頭鯨的屍體。座頭鯨廣泛分布於全球海洋,成年個體的體長可達到雄性19m、雌性12m,是一種大型鯨類。
在本次事件中,由於擱淺現場的情況以及機場的使用限制,使得發現屍體後,立即在現場進行解剖以及使用工程車等作業十分困難,因此決定經過一定時間的觀察期後,在機場內埋葬處理。
本財團與相關單位合作,在發現屍體後約2個月內的期間,觀察座頭鯨的腐爛情況和埋葬處理等進行詳細的調查,並將此一結果發表於「令和3年度(2021年度)沖繩地區國土交通研究會」。迄今為止,放置鯨魚屍體過程中的長期觀察及相應處理方法的報告案例並不多見,這次的發表獲得了優秀獎(創新部門)。本財團將致力於調查研究各種海洋生物,以期達到保護鯨類和貢獻社會的目的。

請點擊這裡以了解詳情(English)

關於沖繩島的玳瑁產卵狀況的論文已發表!

玳瑁是分佈在世界各地亞熱帶到熱帶珊瑚礁海域的海龜。
由於適合產卵的環境消失或困在漁網中被意外捕獲,玳瑁的數量逐漸減少,目前已被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紅皮書,是極度瀕危的物種,未來非常有可能絕種。
管理沖繩美麗海水族館的沖繩美麗島財團,與在沖繩島從事海龜保護活動的相關人士合作,為了保護在沖繩島上產卵的玳瑁,記錄了1987年至2017年間玳瑁的產卵狀況。
玳瑁的產卵主要集中在沖繩縣大宜味村和本部町等11個沙灘,7月份達到高峰,共發現了28個卵窩。
由於沖繩島上的玳瑁產卵族群數量較少,因此仍然需要加強保護工作,包括以法律限制捕獲以及保護產卵地的沙灘等。

【作者】Isao Kawazu, Kunio Komesu, Muneyuki Kayou, Takashi Inoue,Masakatsu Kino, Konomi Maeda, Shingo Fukada. (Bold letters: the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標題】Nesting and reproductive ecology of the hawksbill turtle, Eretmochelys imbricata (Reptilia: Cheloniidae), on Okinawajima Island, Japan
【期刊名】The Biological magazine Okinawa

請點擊這裡以了解詳情(English)

吸入空氣浮起來?關於鯨鯊垂直攝食的新假說

鯨鯊的全長超過12m,是全世界體型最大的魚類。雖然這種鯊魚主要以浮游生物為食,但其進食行為非常複雜。其中一種特別的行為就是垂直攝食。鯨鯊會將口朝向水面,垂直站立,吸入水面漂浮的浮游生物攝食。
垂直攝食的謎團之一是,儘管鯊魚的身體的比重比水大,但在攝食時卻不會沉下去。此外,在攝食時,尾鰭的動作完全停止,看起來就像是漂浮在水面上一樣。
這項研究估算了在沖繩美麗海水族館飼養的兩隻鯨鯊的體積和比重,並計算了其在水中的重量。根據這些結果,提出了一個假說,即在垂直攝食過程中吸入的空氣停留在口腔和鰓腔中,而鯨鯊則依靠這些空氣的浮力浮在水面上。換句話說,鯨鯊通過吸入的空氣來輕鬆攝食。

【作者】Taketeru Tomita, Minoru Toda, Kiyomi Murakumo, Kei Miyamoto,
Rui Matsumoto,Keiichi Ueda, Keiichi Sato
(Bold letters: the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標題】Volume of the whale shark and their mechanism of vertical feeding
【期刊名】Zoology

請點擊這裡以了解詳情(English)

關於座頭鯨在沖繩和菲律賓海域之間洄游的論文已發表!

棲息在北太平洋的座頭鯨在夏季會前往俄羅斯和阿拉斯加等高緯度海域覓食,而在冬季則會前往沖繩和菲律賓等低緯度海域交配、產子和育幼。此外,其尾鰭的特徵可用於辨識不同個體。本財團基於這些特徵,與菲律賓的研究組織(BALYENA.ORG)合作進行調查,研究兩個海域之間的座頭鯨洄游情況,此結果已於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

【作者】Acebes J. M. V, Okabe H, Kobayashi N,Nakagun S, Sakamoto T, Hirney B, Higashi N, Uchida S. (Bold letters: the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標題】Interchange and movements of humpback whales (Megaptera novaeangliae) between western North Pacific winter breeding grounds in northern Luzon, Philippines and Okinawa, Japan
【期刊名】Journal of cetacean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請點擊這裡以了解詳情(English)

在沖繩首次發現了罕見的鯨魚「朗氏喙鯨」,相關論文已發表!

2011年7月30日,在沖繩縣宇流麻市(Uruma)的浮原島海岸上發現了一隻罕見的鯨魚屍體。本財團與國立研究開發法人水産研究教育機構合作,對這隻鯨魚的外觀、骨骼特徵和DNA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這隻鯨魚是一種極其罕見的「朗氏喙鯨(Indopacetus pacificus)」。這隻鯨魚是一隻年輕的雄性,體長4.8m,是日本國內第3例,沖繩地區第1例在海岸發現屍體的報告,關於這隻鯨魚的生物學資料已經刊登在國際學術期刊。
本財團製作了這隻鯨魚的全身骨骼標本,目前正在沖繩美麗海水族館「美麗海廣場」展示中。

【作者】Nozomi Kobayashi, Koji Tokutake, Hideyoshi Yoshida, Haruna Okabe, Kei Miyamoto, Haruka Ito, Naoto Higashi, Shingo Fukada, Kei Yamazaki, Suguru Higa, Isao Kawazu, Keiichi Ueda (Bold letters: the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標題】The First Stranding Record of Longman’s Beaked Whale (Indopacetus pacificus) in Okinawa, Japan.
【期刊名】Aquatic Mammals

請點擊這裡以了解詳情(English)

鋼鐵等級的硬度!探討椰子蟹鉗子的微細結構

椰子蟹是陸地上最大的甲殼類動物,牠的鉗子能夠發揮接近自身體重100倍的夾合力。為了探討蟹鉗的殼如何承受那巨大的壓力,本財團與物質材料研究機構(NIMS)合作,利用最新的設備來解析其微細結構。

【作者】Tadanobu INOUE, Shin-ichiro OKA, Toru HARA (Bold letters: the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標題】Three-dimensional microstructure of robust claw of coconut crab, one of the largest terrestrial crustaceans
【期刊名】Materials & Design

請點擊這裡以了解詳情(English)

探討瀕臨絕種的特有種豹紋泥鰍的族群遺傳特徵。

Misgurnus sp. OK.)是全世界僅分佈在琉球群島的特有種。近年來,由於棲地環境惡化,其數量急劇減少,於2020年被認定為沖繩縣的稀有野生動物,禁止未經許可的捕獲等行為。本財團與琉球大學、沖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OIST)和名護博物館的研究人員一起,對該物種的野生族群進行了遺傳多樣性的調查。

【作者】hin-ichiro OKATakahide SasaiNozomi HanaharaKei Miyamoto、Hirozumi Kobayashi、Naofumi Murata、Ken Maeda (Bold letters: the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標題】Genetic traits of the weatherfish Misgurnus sp. OK on the Okinawa Islands, southern Japan
【期刊名】Fauna Ryukyuana

請點擊這裡以了解詳情(English)

首次发现!发现稀有鲸鱼「朗氏喙鲸」幼鲸的论文已发表。

2020年7月13日,在沖繩縣宮古島市的海岸上,發現了一隻死亡的朗氏喙鲸(Indopacetus pacificus)的幼鯨,此一發現發表在學術期刊《Marine Biodiversity Records》上。朗氏喙鲸是一種極為罕見的齒鯨,在全世界的目擊例非常少。過去的研究報告指出,牠的最大體長約為6m左右,但關於出生時的體長尚未有明確的報告。本次在宮古島發現的死亡個體是一隻體長為2.35m的雌性個體,身體表面上留有只有在出生幾週後的個體身上才能看到的胎痕(胎兒在母體內彎曲而留下的皺紋)。由此可推測,這隻朗氏喙鲸很可能是出生幾週內的個體,因此朗氏喙鲸在沖繩周邊海域繁殖和分娩的可能性很高。這份報告對於探討這種神秘物種的生態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作者】Nozomi Kobayashi, Sachie Ozawa, Nozomi Hanahara, Koji Tokutake, Takaaki Kaneshi, Ken Inoue, Haruna Okabe, Kei Miyamoto, Keiichi Ueda (Bold letters: the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標題】The first record of a Longman’s beaked whale (Indopacetus pacificus) newborn neonate found on Miyako Island, Okinawa, Japan
【期刊名】Marine Biodiversity Records

請點擊這裡以了解詳情(English)

利用DNA進行稚魚識別方法的論文已發表

沖繩美麗島財團利用DNA分析成功地鑑定了多種鰕虎魚。鰕虎魚是一個非常多樣化的類群,全世界已知有2000種以上。鰕虎魚的稚魚通常很難通過傳統的形態學方法鑑定物種,也是相關研究的困難之處。
本研究藉由對鰕虎魚的稚魚標本進行DNA分析,成功鑑定了13種鰕虎魚,其中有8種是過去不清楚其稚魚形態的物種。此外,該研究對原有的分析技術進行了技術優化:在滿足一定條件下可對用福馬林固定的標本進行DNA分析。這種新技術可以協助在研究初期就能詳細了解生態系的組成。

【作者】Nozomi Hanahara, Kei Miyamoto, Shin‑ichiro Oka (Bold letters: the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標題】Morphological and genetic identification of formalin‑fixed gobioid larvae and description of postflexion larvae of Paragunnellichthys sp. and Ctenogobiops feroculus
【期刊名】Ichthyological Research

請點擊這裡以了解詳情(English)

證明了巨口鯊不會生物發光的研究成果已發表

巨口鯊(Megachasma pelagios)是在20世紀發現的鯊魚中最神秘的物種之一。雖然這種鯊魚的生態已知主要是以濾食浮游生物為主,但其捕食機制仍不清楚。過去的研究提出了「發光誘餌假說」和「在捕食時反射獵物的發光」的假說,這些假說都與其顯著的上頜白色帶有關,但長期以來並未找到證據。本研究與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的研究團隊合作,再次檢驗與巨口鯊的生物發光相關的假說。
通過組織學方法(組織切片、螢光原位雜交、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和使用分光光度計進行觀察,結果顯示,這種鯊魚並不具有生物發光功能的器官(不是生物發光物種)。此外,口腔和白色帶中存在的微小鱗片(鯊魚皮膚)具有各種形狀,可能會反射浮游生物發出的生物發光。研究得出結論,這種鯊魚被認為會「發光」的原因可能是由於其鱗片反射了人工光源或獵物發出的光,使偶然看到的潛水員認為其看起來像在發光。

【作者】Laurent Duchatelet, Victoria C. Moris, Taketeru Tomita, Jacques Mahillon, Keiichi Sato, Catherine Behets, Jerome Mallefet (Bold letters: the Okinawa Churashima Foundation Staff)
【標題】The megamouth shark, Megachasma pelagios, is not a luminous species.
【期刊名】PLoS ONE

請點擊這裡以了解詳情(English)

2019年

座頭鯨(大翅鯨)的擱淺、混獲相關論文已刊載。

管理營運沖繩美麗海水族館的沖繩美麗島財團調查了過去座頭鯨擱淺、混獲等記錄。

請點擊這裡以了解詳情(English)

【稀少淡水魚保育活動】源河川的魚道掃除

在沖繩美麗海水族館由人工授精誕生的1000條琉球香魚,於2019年3月5日在名護市源河川放生。
這些魚會擴散到中~上游繼續成長,不過若是能再擴大其生存範圍則能更加維持其生長環境。而且若是讓琉球香魚能夠在河川內自由移動的話,也一併會幫助到其他魚種的棲息範圍。
往源河川下游5km處,有個防災上極其重要的設施「防沙堤」,在此處產生了巨大的高低落差。一般來說這樣的高低差會造成魚無法自由通行,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人們建造了「魚道」,使魚兒能夠通行。但若是魚道被泥沙堵住,其機能就無法正常發揮。
為此,員工們自發性地在3月下旬將造成魚道堵塞的樹枝和泥沙給清除。清理之前魚道中的流水呈快滿溢出來的狀態,而清理後河水有確實地在魚道中流淌,恢復其原本的功能。
綜合研究中心平時如此這般致力於環境保育活動。

請點擊這裡以了解詳情(English)

2018年

世界首次成功繁殖玳瑁第3代!

我們沖繩美麗海水族館世界首次成功繁殖了玳瑁第三代。
此次所產卵的母玳瑁在1994年出生於海龜館,2012(第18年)年通過卵胞的發育狀態確認到已性成熟(背甲長78cm,體重55.5kg)。之後,於2018年5月上旬確認到交配行為,並從6月到8月期間5次產卵,8月以後有53隻小玳瑁孵化出世。
飼養中的玳瑁很少有成功繁殖的事例,像這次成功繁殖第三代對解開海龜類繁殖生態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事例。此前預測玳瑁快則15-22年能產卵,這次的繁殖成功事例證實了此預測(母玳瑁產卵時為24歲)。這是只有通過飼養才能得到的數據,我們沖繩美麗海水族館今後也會通過玳瑁之飼養與繁殖,致力於解開屬珍稀動物的海龜類的生態並為保育共現一份力。
現在您可以在海龜館觀賞新出生的小玳瑁。
※按動物的健康狀態也可能會停止展示。

<關於玳瑁>

  • 學名:Eretmochelys imbricate

分布於全球熱帶和亞熱帶的珊瑚礁區,被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日本環境省以及沖繩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海洋博公園加盟於社團法人日本動物園水族館協會,因首次在日本成功繁殖玳瑁而獲得了此協會所頒發的繁殖獎。

詳細請看這邊。(English)

新屬新種「Sunaginchaku」的發現

スナギンチャク類

2005年度對沖繩深海生物進行收集調查,發現了棲息附著於紅珊瑚上的「Sunaginchaku」,並確認為新屬種。
這項調查是與這項調查是與琉球大學副教授James Raimer博士共同合作進行。根據博士的分析,這不僅是一個完全未知的物種,也沒有類似的紀錄,並建議應該以新屬、新種作為發表。因此以「Sunaginchaku」為學名,於國際期刊中發表由Reimer和其他研究者共同撰寫的相關論文。

首次在日本發現的物種「Ryugu-sakura-hitode」

沖繩美麗海水族館於沖繩近海捕獲深海的稀有海星,被命名為「Ryugu-sakura-hitode」,並作為在日本首次發現的紀錄,於國際期刊中發表了論文。日本名字意為在如同龍宮城一樣深的地方,擁有櫻花色的海星,是水族館中搶眼的展示之一。

新屬新種發現「Shinkai-sango-gani」

沖繩美麗海水族館於沖繩近海水深247公尺左右捕獲新發現的蟹類,並命名為「Shinkai-sango-gani」,且於國際期刊中以新屬新種的蟹類發表了論文。這個發表除了表示深海世界還是個充滿未知的領域之外,同時也代表沖繩生物的多樣性,成為非常珍貴的報告。

首次在日本發現的物種「Saboten-nichirin-hitode」

沖繩美麗海水族館於沖繩近海所捕獲的海星,被命名為「Saboten-nichirin-hitode」,並且作為日本首次發現的紀錄,於國際期刊中發表了論文。

木暮陽一・金子篤史.2010.來自沖繩群島的日本首次發現紀錄的Saboten-nichirin-hitode(新稱)Seriaster regularis(棘皮動物門,海星綱,有緣目).日本生物地理學會會報,65:97–102

提倡鬼蝠魟的和名「Nayou Manta」

根據澳洲的研究者發表,前口蝠鱝屬有兩種,基於沖繩美麗海水族館館內所飼養的魟魚皆為Manta alfredi(珊瑚礁鬼蝠魟),故提倡其和名「Nanyou Manta」。此外也確認沖繩近海分布著「Oniitomakiei(Manta birostris)」以及「Nanyou Manta(Manta alfredi)」兩種魟魚。

佐藤圭一・内田詮三・西田清德・戸田 實・小畑 洋・松本葉介・北谷佳萬・三浦晴彦.2010.南日本的前口蝠鱝屬(Genus Manta)2種紀錄及分類,鑑別與標準和名的提倡.板鰓類類研究會會報,46:11–19.

成功展示長期飼養的罕見寶石珊瑚類

沖繩美麗海水族館於沖繩近海水深250~300公尺處採集寶石珊瑚類,紅珊瑚、桃紅珊瑚與白珊瑚,約3年的時間長期成功飼養,並展示於「深海之旅」區域。採集方式、飼養技術及展示的成果等,已於2004年沖繩召開的第10屆國際珊瑚礁研討會中,以論文集發表並公布了其技術。

以電腦斷層掃描非破壞性的生物觀察

沖繩美麗海水族館以治療動物為目的,引入電腦斷層掃描的觀察方式。這種觀察方式可在不破壞生物標本或是在不解剖的情況下,確認內部構造順利進行研究。美麗海水族館從沖繩深海取得寄居蟹類,以其貝殼與外側附著的「Sunaginchaku類」的共生現象做為觀察研究,並且將其論文發表於國際期刊上。

加壓治療水箱的開發及其成果發表

從深海取得的魚類,容易因水壓的急遽變化,造成眼球及腹部突出,或是血管內組織產生氣泡等症狀。為了治療這些現象,沖繩美麗海水族館開發減壓治療用的加壓水箱,並公開發表有關其治療成果的論文。

以「達氏橋燧鯛」研究闡明水槽內的初期發育

沖繩美麗海水族館,以館內飼養的「達氏橋燧鯛」,首次闡明卵的生成及幼體成長等研究。清楚了解飼養魚類的初期發育研究,對於魚類養殖等的產業發展可帶來重要貢獻,其成果已於日本魚類學會期刊中發表論文。

瀕危物種擬鯉短塘鱧的繁殖成功

タナゴモドキ

沖繩美麗海水族館成功繁殖瀕臨絕種的擬鯉短塘鱧。擬鯉短塘鱧的卵在魚類中可算是最小型的魚卵,因此培育幼苗非常困難。由於水族館的養育成功,也能被期待應用在小型卵魚類的繁殖上。

沖繩美之島財團綜合研究中心 關於海洋生物調

沖繩美之島綜合研究中心,透過沖繩周邊熱帶、亞熱帶性海洋生物的多樣性研究、生理學及生態學的特型研究,有助於自然環境的保護與持續利用。此外,沖繩美麗海水族館也與國內外的研究機構共同合作,在人工飼養下進行著稀有生物的保育、繁殖學研究與生物學研究。

 
WEBチケット
ページのトップへ戻る